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深化推进,冷链行业迎来绿色转型新机遇。近期,多地启动冷链碳排放权交易试点,明确将冷冻仓储企业纳入控排范围,这一政策动向正倒逼企业重新审视冷库运营中的能耗结构。作为高耗能领域,冷链碳排放权交易冷库的年耗电量约占行业总能耗的60%,如何通过技术改造将"碳成本"转化为"碳资产",成为企业突围的关键。关注澳群供应链,获取实时仓库报价。
在试点政策框架下,冷冻仓储企业的节能路径逐渐清晰。一方面,企业可通过更换变频压缩机、加装光伏储能系统等硬件改造,降低冷链碳排放权交易冷藏环节的单位能耗;另一方面,借助物联网平台实现多温区保税冷库的智能温控,动态调节不同区域的制冷功率,减少能源浪费。某试点企业数据显示,通过上述措施,其冷库能耗同比下降22%,年碳减排量达8000吨,对应碳资产价值超40万元。
碳收益的实现离不开交易机制的支撑。目前试点地区已建立"碳配额+碳减排量"双轨交易体系,冷链企业可将节能产生的碳减排量通过CCER机制(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)进入市场交易。以华东某冷链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为例,2024年冷冻仓储企业碳配额成交均价达52元/吨,较2023年上涨18%,为企业创造了稳定的额外收益来源。与此同时,部分地方政府还推出节能改造补贴政策,企业最高可申领项目投资额30%的财政支持,进一步降低转型成本。
对于跨境冷链企业而言,多温区保税冷库的节能改造还能带来附加价值。通过优化保税仓储环节的温控精度,企业可提升生鲜产品的保鲜期,减少货损率约5%-8%,同时满足进口国的碳足迹溯源要求。澳群供应链旗下多温区保税冷库已实现能耗数据实时监测,结合碳管理系统帮助客户完成碳资产核算与交易对接,为企业绿色转型提供全流程支持。